海外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Neuroprotective strategies for cerebral ischemia and neurotrauma (脑缺血和脑外伤的神经保护策略)
作者:研究生院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3日
讲座题目:Neuroprotective strategies for cerebral ischemia and neurotrauma (脑缺血和脑外伤的神经保护策略)
主讲人:Raymond Charles Koehler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
讲座时间:2014年10月28日14:00-16:00 
讲座地点:博物馆一层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雷蒙德·克勒(Raymond C. Koehler)现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麻醉与急症系及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科学系教授,是美国心脏协会、生理协会--心脑血管分会、中风委员会、心肺委员会、循环委员会、国际脑血流与代谢协会、神经科学学会、急症医学学会等会员,担任国际脑血流与代谢理事会理事、美国生理学杂志副主编等职务。曾获得数十项NIH、NINDS及其他私募基金的科研资助,发表SCI论文数百篇,并多次受邀到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进行访问交流。
其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风和心搏骤停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以及脑血管病生理病理基础和前临床转化医学的研究。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以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模型研究中风相关的生理和病理机制,寻求对急性中风有治疗作用的有效物质;通过增加脑内旁系动脉的扩张提高缺血缺氧周边区的血流灌注以及应用以血红蛋白为基础的氧载体,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了早期治疗性干预的有效靶点;阐明了脑血流增加与神经元活性之间的关联机制,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元的活性和周围细小动脉整合中的联接媒介作用;探寻并发现了窒息复苏后能快速应用的鸡尾酒药物治疗手段,不仅保护易损区域的神经元,而且延长低温治疗的时间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腺苷受体拮抗剂、来自花生四烯酸的20-HETE、酸敏感离子通道及sigma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
本次报告侧重于探讨及阐明20-HETE在缺血/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以及外伤性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神经保护的治疗作用。
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聆听!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10月